川中丘陵区典型耕作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

被引:11
作者
刘刚才
高美荣
张建辉
李勇
张先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耕作制; 川中丘陵区;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1.s1.01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中科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多年观测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耕作制较横坡种植制减少土、水流失率 (年平均 )分别为 4 5 .6 %、38.7% ,较顺坡种植分别减少 6 3.2 %、5 2 .4 % ;在川中丘陵区的其它几个观测站 (仁寿、乐至、内江和简阳 )也表明聚土免耕耕作制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在雨季的初期 (5月 )和中期 (7月 ) ,各耕作制的水土流失较突出 ,而聚土免耕法正好在此期表现出较好的削减水土流失的能力。通过标准值比较 ,聚土免耕、横坡种植、顺坡种植的P值分别为 0 .31、0 .5 1、1。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及其P值的确定 [J].
刘刚才 ;
罗治平 ;
张先婉 .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02) :40-44
[2]  
土壤理化分析[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