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7年我国气温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和质量评估

被引:31
作者
张强
阮新
熊安元
机构
[1]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关键词
气温; 空间插值; 格点数据集; 质量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高程因子并充分考虑插值的边界效应,对1951—2007年我国气温站点资料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得到我国地面气温日、月、年平均值1°×1°格点数据集。数据集的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高程在我国区域气温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程资料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大部分高山地区的插值效果;相比站点资料,所建立的格点数据集在描述我国年平均气温以及季节平均气温分布时更为合理,突出了温度场的大尺度特征;数据集反映出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的空间差异;数据集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状况,1951—2007年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6℃,增温速率0.28℃/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且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之内。另外,格点数据集显示,1998—2007年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0年,其中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接近2000年之前的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而2007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值超过1998年,达到195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3℃,为最暖的一年。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2]   降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朱芮芮 ;
李兰 ;
王浩 ;
甘泓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 (07) :25-28
[3]   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优化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丁晓强 ;
林忠辉 .
地理研究, 2004, (03) :357-364
[4]   基于台站降水资料对不同空间内插方法的比较 [J].
冯锦明 ;
赵天保 ;
张英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261-277
[5]   应用Kriging算法实现气象资料空间内插 [J].
刘峰 .
气象科技, 2004, (02) :110-115
[6]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J].
李新 ;
程国栋 ;
卢玲 .
高原气象, 2003, (06) :565-573
[7]   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应用研究 [J].
庄立伟 ;
王石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5) :605-615
[8]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J].
魏凤英 ;
曹鸿兴 ;
王丽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1) :79-86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J].
沙万英 ;
邵雪梅 ;
黄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17-326
[10]   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J].
林忠辉 ;
莫兴国 ;
李宏轩 ;
李海滨 .
地理学报, 2002, (01) :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