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准噶尔盆地典型地段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22
作者:
赵从举
[1
,2
]
康慕谊
[2
]
雷加强
[3
]
机构:
[1]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除趋势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沿88°E线,南北纵穿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选择环境梯度明显的典型地段,设置33个具有代表性的野外样方,应用TW INSPAN与DCCA分析样方的物种数据和环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样方TW INSPAN分类结果的第一级分类将分布于流动、半流动沙丘(垄)上的白梭梭群落与固定、半固定沙地上的梭梭群落区分开来,进一步的分类,可将33个样方划分为12个组。35种优势植物种TW INSPAN第1级分类把沙漠内部植物种与外缘物种分开。第2级分类把沙漠内部垄上与垄间植物种以及沙漠外缘旱生、中生和盐生植物种分开。(2)在各种环境因子中,土壤水分与相对高度(或地面活动性)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DCCA第一排序轴反映生境水分环境条件,第2轴反映土壤结构梯度的变化。(3)除相对高度(或地面活动性)与土壤水分外,在沙漠南部外缘的山前冲积、洪积扇扇缘,土壤盐分状况亦为植物生长的重要胁迫因子;在沙漠北部外缘的砾石戈壁平原,基质的机械组成对群落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在沙漠内部,土壤质地、地面坡度对植物群落的分布有较大影响。(4)以沙漠为中心的准噶尔盆地地势相对高度与地面活动性、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粘粒、土壤水分与土壤总盐、pH值、有机质、相对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669 / 2677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