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感知社会宏观大数据与教育学研究之发展

被引:4
作者
黄春梅 [1 ]
郭伟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
[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教育学; 研究工具;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20.03.007407
中图分类号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数据是教育学研究中开展量化研究或实证研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数据来源在全面性、准确性和即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提出的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互联网感知社会宏观大数据信息平台DaaS(Data as a service),可为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全新的大数据来源,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全面、动态和即时,数据由人工智能算法生成,覆盖全国所有区县,数据可视化可让使用数据变成像用网和用电一样低成本和高效,让构建模型和算法如同写PPT一样友好和便捷。DaaS信息平台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传统数据采集方法难以收集的数据,从时间维度可帮助研究者开展具有历史发展进程规律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从空间维度可帮助研究者开展跨区域研究,作为一种数据流驱动的创新型工具全面推动教育学研究的转型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第四研究范式:大数据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J].
米加宁 ;
章昌平 ;
李大宇 ;
林涛 .
学海, 2018, (02) :11-27
[2]   我国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反思:2000-2015年 [J].
胡伶 .
现代教育管理 , 2017, (06) :47-52
[3]   大数据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挑战与创新 [J].
沈浩 ;
黄晓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 35 (08) :13-18
[4]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反思 [J].
姚计海 ;
王喜雪 .
教育研究, 2013, 34 (03) :20-24+73
[5]   关于教育的经验研究:实证与事后解释 [J].
冯向东 .
教育研究, 2012, 33 (04) :18-22
[6]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思辨”与“实证”方法辨析 [J].
冯向东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 8 (01) :172-178
[7]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