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D模型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

被引:21
作者
曹岗 [1 ]
张云 [1 ]
丛晓东 [1 ]
蔡皓 [2 ]
邵玉蓝 [1 ]
蔡宝昌 [1 ,2 ]
机构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中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其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830 / 18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板蓝根不同提取物中抗病毒成分表告依春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J].
黄芳 ;
熊雅婷 ;
徐丽华 ;
刘晓东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6, (06) :519-522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拉呋替丁药物浓度 [J].
郑永 ;
陈梅 ;
赵春景 ;
刘彬 .
儿科药学杂志 , 2006, (03) :10-11
[3]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J].
杨昭毅 ;
魏伟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08) :918-922
[4]   两种中药复方的药效动力学与测试成分药代动力学拟合——兼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J].
杜力军 ;
邢东明 ;
赵玉男 ;
王雪莉 ;
苏慧 ;
卢弘 ;
孙虹 ;
金文 .
世界科学技术, 2005, (03) :29-33+86
[5]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J].
赵刚 ;
田长青 ;
李静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5, (04) :361-366
[6]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药理学研究新视角 [J].
史惠卿 ;
何凤慈 .
中国药房, 2004, (03) :53-55
[7]   蝙蝠葛苏林碱在犬体内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 [J].
师少军 ;
陈汇 ;
顾世芬 ;
曾繁典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12) :11-12
[8]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述评 [J].
厉将斌 ;
李海松 ;
张壮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06) :51-54
[9]   丁公藤注射液的药动学相关性研究 [J].
周莉玲 ;
李锐 ;
魏敏 ;
廖惠芳 ;
廖雪珍 ;
周玖瑶 .
中成药, 1999, (09) :3-7
[10]   关附甲素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分析 [J].
王秋娟 ;
高凌 ;
刘静涵 ;
刘广余 ;
王蔚青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6, (12) :74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