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温变化趋势与同纬度带其他地区的差异以及臭氧的可能作用

被引:29
作者
张人禾 [1 ]
周顺武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变化趋势; 臭氧减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台站探空观测资料和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1979—2002年青藏高原上空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原地区上空平流层低层和对流层上层的温度与对流层中低层具有反相变化趋势。平流层低层和对流层上层降温,温度出现降低趋势,降温幅度无论是年平均还是季节平均都比全球平均降温幅度更大。高原上空对流层中低层增温,温度显示出增加的趋势,并且比同纬度中国东部非高原地区有更强的增温趋势。对1979—2002年卫星臭氧资料的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在每个季节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比同纬度带其他地区下降得更快。由于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有更大幅度的减少,造成高原平流层对太阳紫外辐射吸收比其他地区更少,使进入对流层的辐射更多,从而导致高原上空平流层低层和对流层上层降温比其他地区更强,而对流层中低层增温更大。因此,高原上空比其他地区更大幅度的臭氧总量减少可能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变化趋势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16 / 9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近40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 [J].
边多 ;
杜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2) :169-175
[2]   近34a青藏高原年气温变化 [J].
李生辰 ;
徐亮 ;
郭英香 ;
钱维宏 ;
张国庆 ;
李川 .
中国沙漠, 2006, (01) :27-34
[3]   温室效应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高学杰 ;
李栋梁 ;
赵宗慈 ;
Filippo Giorgi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5) :458-463
[4]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J].
蔡英 ;
李栋梁 ;
汤懋苍 ;
白重瑗 .
高原气象, 2003, (05) :464-470
[5]   近50a北半球和青藏高原地面及其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J].
周宁芳 ;
屠其璞 ;
贾小龙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2) :219-227
[6]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董文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2) :157-170
[7]   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温度、湿度气候特征的REOF分析 [J].
牛涛 ;
陈隆勋 ;
王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5) :560-570
[8]  
现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几个特征[J]. 朱文琴,陈隆勋,周自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9]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问题 [J].
姚檀栋 ;
刘晓东 ;
王宁练 .
科学通报, 2000, (01) :98-106
[10]   拉萨和南京大气层下部的气候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联系 [J].
葛玲 ;
赵远东 ;
梁佳兴 ;
宋连春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4) :66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