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的“赫希曼效应”

被引:15
作者
庞珣
陈冲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关键词
金融外交; 央行货币互换协定; 赫希曼效应; 合成控制法; 金融全球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F821 [世界货币];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入反思和创新尝试,加速了国际关系中的权力转移和结构变迁。中央银行间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体系从危机中脱颖而出并迅速生长。中国以包容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一跃成为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全球网络的中心,在国内外广泛引发有关国际金融纽带如何塑造国际关系的理论思考和政策探寻。聚焦于中国货币互换协定的国际政治影响,作者根据协定在相互依存和风险信息两个维度上的不对称性特质,重新审视关于国际经济关系会带来外交立场接近的"赫希曼效应",强调互换协定的塑造性权力以及信号传递实践开启的认同塑造和互信构建进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探索。回归分析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对191个国家在2009—2018年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在普遍性上支持了中国货币互换协定会产生"赫希曼效应"。作者以阿根廷为案例进行的定性研究,使用合成控制法提高案例研究在比较分析上的客观性和因果分析上的严密性,追踪和解释了"赫希曼效应"在方向和程度上的动态变化。这些分析深化了关于经济相互依存如何塑造国家关系的理论思考,也有助于从国际关系视角来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进程和影响。合成控制法将定量方法服务于质性研究,是一种富有前景的个案研究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55+160 +160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缔结的驱动因素与双边贸易联动效应研究 [J].
林乐芬 ;
付舒涵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0, (01) :128-149
[2]   伙伴、制度与国际货币——人民币崛起的国际政治基础 [J].
李巍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5) :79-100+205
[4]   货币盟友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解释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外交 [J].
李巍 ;
朱艺泓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2) :128-154+159
[5]   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的动因分析 [J].
胡华锋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6) :12-19
[6]   货币国际化的政治逻辑——美元危机与德国马克的崛起 [J].
赵柯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05) :120-141+159
[7]   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兼论亚洲货币合作 [J].
张宇燕 ;
张静春 .
当代亚太, 2008, (02) :9-43
[8]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 [J].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 .
中国金融, 2006, (05) :12-13
[9]   The (Ineffective) Financial Statecraft of China's Bilateral Swap Agreements [J].
McDowell, Daniel .
DEVELOPMENT AND CHANGE, 2019, 50 (01) :122-143
[10]  
Multilayered Governa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he Erosion of Multilateralism in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Provision[J] . Barry Eichengreen,Domenico Lombardi,Anton Malkin.Global Policy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