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聂荣微陆块早侏罗世中期花岗岩及其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22
作者
刘敏 [1 ]
赵志丹 [1 ]
管琪 [1 ,2 ]
董国臣 [1 ]
莫宣学 [1 ]
刘勇胜 [3 ]
胡兆初 [3 ]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聂荣微陆块;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西藏早侏罗世聂荣岩体中偏基性包体与酸性寄主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以及相互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约束,直接限制了对聂荣微陆块在早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中的作用的认识。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采自聂荣地区的一对花岗岩及其闪长岩包体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寄主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185·1±1·5Ma,闪长岩包体的结晶年龄为183·6±1·1Ma,指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同时侵位。寄主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介于-17·8-0·9,其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变化于1·3~2·4Ga,闪长岩包体的锆石εHf(t)值和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值分别分布于-11·9-2·9和1·4~2·0Ga,均表现出很大的变化范围。同时于185Ma结晶的两种岩浆锆石Hf同位素的不均一性和继承锆石的出现,指示了聂荣微陆块早侏罗世中期发生了古老基底深熔或重熔的熔体和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间的混合,之后再与围岩混染的岩浆作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931 / 19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藏北聂荣地区早侏罗世末期的岩浆混合作用及构造意义 [J].
刘敏 ;
朱弟成 ;
赵志丹 ;
莫宣学 ;
管琪 ;
张亮亮 ;
于枫 ;
刘美华 .
岩石学报, 2010, 26 (10) :3117-3130
[2]   Reappraisement and refinement of zircon U-Pb isotope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by LA-ICP-MS [J].
Liu YongSheng ;
Hu ZhaoChu ;
Zong KeQing ;
Gao ChangGui ;
Gao Shan ;
Xu Juan ;
Chen HaiHong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15) :1535-1546
[3]   西藏冈底斯东部然乌地区早白垩世岩浆混合作用:锆石SHRIM P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 [J].
刘敏 ;
朱弟成 ;
赵志丹 ;
王立全 ;
莫宣学 ;
周长勇 .
地学前缘, 2009, 16 (02) :152-160
[4]   西藏冈底斯带西部达雄岩体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约束 [J].
周长勇 ;
朱弟成 ;
赵志丹 ;
许继峰 ;
王立全 ;
陈海红 ;
谢烈文 ;
董国臣 ;
周肃 .
岩石学报, 2008, 24 (02) :348-358
[5]   西藏日土岩基三宫岩石序列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J].
郑有业 ;
许荣科 ;
张刚阳 ;
陕亮 ;
梁积伟 ;
齐建宏 ;
陈悦丰 ;
张有奎 ;
吴清杰 .
岩石学报, 2008, 24 (02) :368-376
[6]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郑永飞 ;
高山 .
岩石学报, 2007, (02) :185-220
[7]   西藏曲水碰撞花岗岩的混合成因:来自成因矿物学证据 [J].
李胜荣 ;
孙丽 ;
张华锋 .
岩石学报, 2006, (04) :884-894
[8]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J].
潘桂棠 ;
莫宣学 ;
侯增谦 ;
朱弟成 ;
王立全 ;
李光明 ;
赵志丹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3) :521-533
[9]  
Geochemistry and Sr–Nd–Pb–Hf isotopes of the Mesozoic Dadian alkaline intrusive complex in the Sulu orogenic belt,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rust–mantle interaction[J] . Ting-Guang Lan,Hong-Rui Fan,M. Santosh,Fang-Fang Hu,Kui-Feng Yang,Yue-Heng Yang,Yongsheng Liu.Chemical Geology . 2011 (1)
[10]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arc magmas inferred from coupled O and Hf isotope systematics of plutonic zircons from the Cretaceous Separation Point Suite (New Zealand)[J] . R. Bolhar,S.D. Weaver,M.J. Whitehouse,J.M. Palin,J.D. Woodhead,J.W. Cole.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