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因素对喀斯特石漠化的影响——以广西大化县为例

被引:14
作者
杨青青 [1 ,2 ,3 ]
王克林 [1 ,3 ]
陈洪松 [1 ,3 ]
张伟 [1 ,3 ]
田日昌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
关键词
石漠化; 地质; GIS; 坡度; 岩性; 断层; 喀斯特;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3.009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广西大化县的DEM、石漠化、地质数据,通过GIS叠加分析,探讨了地质地貌因素对石漠化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貌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排序为高峰丛洼地区>中峰丛洼地区>峰林谷地区>丘陵山地区。发生石漠化的4种碳酸盐岩中,发生率排序为连续性灰岩>灰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混合组合>灰岩与碎屑岩互层组合。碳酸盐岩含量较高的3种岩性在25°~45°坡地石漠化发生率最高,含量较低的岩性石漠化发生率高峰在35°~60°,同时发现所有岩性的石漠化发生率在3°~8°坡度区间存在小高峰,这与坡脚普遍的顺坡耕种有关。断层与石漠化关系密切,中度以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断层周围1.5 km内。石漠化的发生是人为干扰、坡面侵蚀、岩石成土与溶蚀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石漠化的防治中,应该综合考虑地貌发育、坡度、岩石碳酸盐含量、断层分布等多个因子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基于RS、GIS的重庆黔江区石漠化现状与成因分析
    蒋勇军
    章程
    李林立
    袁道先
    朱章雄
    石胜强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1) : 81 - 85+89
  • [3] 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空间相关分析
    李瑞玲
    王世杰
    熊康宁
    周德全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4) : 82 - 86
  • [4] 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
    李阳兵
    白晓永
    周国富
    兰安军
    龙健
    安裕伦
    梅再美
    [J]. 地理学报, 2006, (06) : 624 - 632
  • [5] 贵州省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分布与岩性相关性分析
    肖丹
    熊康宁
    兰安军
    安裕伦
    [J]. 地球与环境, 2006, (02) : 77 - 81
  • [6] 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及其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单洋天
    [J]. 中国岩溶, 2006, (02) : 163 - 167
  • [7]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龙健
    李娟
    江新荣
    邓启琼
    李阳兵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 4615 - 4619
  • [8]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
    刘彦随
    邓旭升
    胡业翠
    [J]. 山地学报, 2006, (02) : 228 - 233
  • [9]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定位试验研究——以贵阳市修文县久长镇为例
    吴士章
    朱文孝
    苏维词
    李坡
    贺卫
    周庆珍
    [J]. 中国岩溶, 2005, (03) : 202 - 205
  • [10]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相关分析
    李瑞玲
    王世杰
    周德全
    张殿发
    李凤全
    周忠发
    熊康宁
    [J]. 地理学报, 2003, (02) : 314 -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