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地质地貌因素对喀斯特石漠化的影响——以广西大化县为例
被引:14
作者:
杨青青
[1
,2
,3
]
王克林
[1
,3
]
陈洪松
[1
,3
]
张伟
[1
,3
]
田日昌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
来源:
关键词:
石漠化;
地质;
GIS;
坡度;
岩性;
断层;
喀斯特;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3.009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广西大化县的DEM、石漠化、地质数据,通过GIS叠加分析,探讨了地质地貌因素对石漠化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貌区的石漠化发生率排序为高峰丛洼地区>中峰丛洼地区>峰林谷地区>丘陵山地区。发生石漠化的4种碳酸盐岩中,发生率排序为连续性灰岩>灰岩夹碎屑岩>灰岩与白云岩混合组合>灰岩与碎屑岩互层组合。碳酸盐岩含量较高的3种岩性在25°~45°坡地石漠化发生率最高,含量较低的岩性石漠化发生率高峰在35°~60°,同时发现所有岩性的石漠化发生率在3°~8°坡度区间存在小高峰,这与坡脚普遍的顺坡耕种有关。断层与石漠化关系密切,中度以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断层周围1.5 km内。石漠化的发生是人为干扰、坡面侵蚀、岩石成土与溶蚀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石漠化的防治中,应该综合考虑地貌发育、坡度、岩石碳酸盐含量、断层分布等多个因子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