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龙健 [1 ]
李娟 [2 ]
江新荣 [1 ]
邓启琼 [1 ]
李阳兵 [1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恢复和重建措施; 土壤质量; 植物多样性;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125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取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了13年的生态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严重石漠化区(对照)植物多样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改为花椒种植或多种乔-灌-藤混交种植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大,土壤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后,林下植被层和群落多样性恢复得最快,林地土壤质量得到较快的恢复;保留较好的喀斯特次生林中植物多样性较高,土壤质量最好.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促进严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615 / 46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
    龙健
    邓启琼
    江新荣
    刘方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 1279 - 1284
  • [2]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
    龙健
    江新荣
    邓启琼
    刘方
    [J]. 土壤学报, 2005, (03) : 419 - 427
  • [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巩杰
    陈利顶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 2292 - 2296
  • [4]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彦
    林波
    何海
    张宗锦
    [J]. 生态学报, 2004, (02) : 261 - 267
  • [5]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世梁
    傅伯杰
    马克明
    刘国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 26 - 30
  • [6]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苏永中
    赵哈林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 1681 - 1686
  • [7]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
    张华
    张甘霖
    漆智平
    赵玉国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186 - 193
  • [8] 矿区侵蚀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滕应
    黄昌勇
    龙健
    姚槐应
    刘方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1) : 115 - 118
  • [9] 植被恢复措施对退化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胡斌
    段昌群
    王震洪
    张世彪
    起联春
    [J]. 土壤学报, 2002, (04) : 604 - 608
  • [10]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
    苏维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 29 - 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