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近地层臭氧分布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被引:44
作者
王宏 [1 ]
陈晓秋 [2 ]
余永江 [1 ]
林长城 [1 ]
白亮 [2 ]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臭氧; 时空分布; 气象要素; 福州;
D O I
10.13577/j.jnd.2012.0425
中图分类号
P421.33 [臭氧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9-2010年福州市近地层臭氧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找出了易导致臭氧浓度超标的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在工业源、交通源较密集的监测点,臭氧浓度较高;臭氧浓度月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在5月、10月,谷值在1月;浓度的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绝大部分浓度超标日出现在春末和夏季,冬季则没有;臭氧浓度日分布呈"单峰型",清晨开始明显上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午后,夜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低值区;臭氧浓度与温度、日照、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降水量显著负相关,受偏南和偏东风影响时臭氧浓度较高,在SSE方位上小时浓度超标率最高;超标日天气型主要有变性冷高压、地面倒槽和锋前暖区等强暖性、且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J].
陈晓红 ;
万鲁河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2) :68-73
[2]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J].
刘彤 ;
闫天池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2) :90-95
[3]   北京夏季道路环境中NOx,NMHCs及气象因子对ρ(O3)的影响 [J].
张文方 ;
郑艳红 ;
孙德智 ;
张立秋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5) :601-605
[4]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站空气质量的观测与研究 [J].
汪伟峰 ;
王迎红 ;
王莉莉 ;
朱彬 ;
王跃思 .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01) :48-54
[5]   杭州市区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要素影响 [J].
洪盛茂 ;
焦荔 ;
何曦 ;
周春雨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5) :602-611
[6]   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在事故救援中的应用 [J].
何宁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197-200
[7]   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来源分析 [J].
王雪松 ;
李金龙 ;
张远航 ;
谢绍东 ;
唐孝炎 .
中国科学(B辑:化学), 2009, 39 (06) :548-559
[8]   气象因素对北京臭氧的影响 [J].
安俊琳 ;
王跃思 ;
孙扬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3) :944-951
[9]   福州天气形势分型与大气污染物相关分析 [J].
王宏 ;
林长城 ;
隋平 ;
陈彬彬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 (06) :7-11
[10]   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及其与天气系统关系 [J].
王宏 ;
林长城 ;
蔡义勇 ;
赵卫红 .
气象科技, 2008, (04) :4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