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要素影响

被引:89
作者
洪盛茂 [1 ]
焦荔 [1 ]
何曦 [1 ]
周春雨 [2 ]
机构
[1]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 杭州市气象台
关键词
O3最大小时浓度; 超标率; 高压控制; 紫外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5—2007年杭州市区大气O3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O3浓度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O3与天气系统间的关系,建立了O3与气象要素间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2007年O3平均浓度和最大小时浓度分别为44μg.m-3和348μg.m-3,比上一年增加20%左右,超标现象也越来越严重;O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大气O3浓度超标主要出现在高压后部和高压控制等天气类型。在紫外线强度较强时O3浓度也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对O3与各种气象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O3主要受到温度、相对湿度、日照等因素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02 / 6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J].
安俊琳 ;
王跃思 ;
李昕 ;
孙扬 ;
申双和 .
环境科学, 2008, (04) :1053-1058
[2]   上海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及其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和预报 [J].
谈建国 ;
陆国良 ;
耿福海 ;
甄新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5) :515-520
[3]   北京夏季O3垂直分布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J].
任丽红 ;
胡非 ;
王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66-174
[4]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J].
郑向东 ;
丁国安 ;
孙敏峰 ;
李淑杰 ;
巩建波 ;
郭文利 ;
王晓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00-108
[5]   北京市O污染的区域特征分析 [J].
王淑兰 ;
柴发合 .
地理科学, 2002, (03) :360-364
[6]   地面臭氧光化学过程规律的初步研究 [J].
白建辉 ;
王明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91-102
[7]   北京市大气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研究 [J].
马一琳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1) :14-17
[8]   近地面O变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数值研究 [J].
杨昕 ;
李兴生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9, (04) :427-438
[9]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 [J].
张远航 ;
邵可声 ;
唐孝炎 ;
李金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Z1) :260-268
[10]   O3浓度变化对我国主要作物产量的可能影响 [J].
王春乙,关福来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S1) :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