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被引:12
作者
周存亭
高天山
汤加富
沈荷生
胡云琴
机构
[1] 安徽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
关键词
大别山北部; 榴辉岩; 热隆差异抬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7 [岩石分布、区域岩石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大别山北部新发现的榴辉岩主要产于花岗质片麻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中 ,与大别山南部的榴辉岩在产出围岩、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十分相似。现今榴辉岩南多北少的分布 ,主要是在中生代热隆构造体制下剧烈差异抬升剥蚀 ,中生代花岗岩大面积侵位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大别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魏春景 ;
单振刚 ;
张立飞 ;
王式洸 ;
常宗广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7) :1832-1836
[2]   大别山地区片麻岩套的建立与成岩时代讨论 [J].
周存亭,汤加富,高天山,童劲松,鲁如魁 .
安徽地质, 1995, (03) :29-40
[3]   安徽岳西碧溪岭榴辉岩及伴生石榴石橄榄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J].
韩宗珠 ;
袁棨林 ;
盛兴土 .
岩石学报, 1989, (04) :22-33
[4]  
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M]. 地质出版社 , 荆延仁等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