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与历史视野——理解现行宪法文本的三重视角

被引:7
作者
常安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法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现行宪法; 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 历史视野;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22.09.008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视野,可以成为理解现行宪法文本的三重方法论视角。以国家建设为线索阅读现行宪法文本,序言,可被视为制宪权与国家建设方案记载;国家机构条款,是国家治理的宪法制度供给;国家结构形式条款,体现了国家建设的空间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款等内容,则起到了塑造国家认同的作用。至于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取得成功的缘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以及基本经济制度等条款的宪制意义,则需要“以社会主义为方法”。最后,还需要在历史视野中理解现行宪法,历史解释本身即宪法解释的基本方法;成文宪法本身,也是阐释现代中国从哪里来、走向何方的这一宪制成长根本性命题的民族史诗。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8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21]  
规范、结构与历史——现行宪法宗教条款的全面解读.[J].常安;.原道.2016, 03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M].许崇德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4]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5]  
彭真文选.[M].彭真 著.人民出版社.1991,
[26]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2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7,
[28]  
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M].(荷)马尔赛文(Maarseveen;H.Van);(荷)唐(Tang;G.Vander)著;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
[29]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M].肖蔚云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0]  
李大钊选集.[M].李大钊 著.人民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