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

被引:127
作者
潘海华
韩景泉
机构
[1]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2]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香港
[3] 湖南长沙
关键词
显性非宾格现象; 内论元; 格; 话题; 主语; 特征核查; 受事主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汉语非宾格现象呈显性表现,散见于存现句、非使役句以及被动句之中。在这类结构中的动词无外论元,其唯一的受事或客体内论元不仅具有宾语的性质,而且表现形式也与及物动词的宾语相同。因为动词具有非宾格性质,不能给动词后面的论元名词组指派宾格。本文认为,动词之后的论元名词组虽然无法从动词那里获得宾格,但可以将空主语位置的主格继承过来。在有显性名词组移位的结构中,英语的名词组移位是为了核查强EPP特征,而汉语的名词组移位则是为了生成一个无标记话题。在论元名词组留在原位的同时,汉语非宾格句子允许句首位置出现一个表示领属的名词组。该领有名词组应该分析为基础生成的标记性话题,由述语中的语义变量所允准。论元名词组移入空主语位置则生成受事主语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 [J].
石毓智 .
语言研究, 2001, (02) :82-91
[2]   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 [J].
韩景泉 .
现代外语, 2000, (03) :262-272+261
[3]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附视频 [J].
徐杰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16-29+61
[4]   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 [J].
潘海华 .
现代外语, 1997, (04) :4+3+5-18
[5]   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 [J].
顾阳 .
现代外语, 1997, (03) :17+16+18-27
[6]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徐杰著, 2001
[7]  
现代汉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1997
[8]  
现代汉语句型论[M]. 语文出版社 , 陈建民著, 1986
[9]  
语法答问[M].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5
[10]  
汉语口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译,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