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被引:63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张俊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岩性地层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隐蔽油气藏”是勘探范畴的术语,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隐蔽油气藏/圈闭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在勘探实践中,需要注意不能把岩性地层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等同起来,仅强调后两者的研究,某些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容易被忽视。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也包含某些目前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张运东
    薛红兵
    朱如凯
    高朝阳
    [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3) : 64 - 68+71
  • [2] 关于“隐蔽油气藏”概念的若干思考
    牛嘉玉
    李秋芬
    鲁卫华
    吴贤顺
    [J]. 石油学报, 2005, (02) : 122 - 126
  • [3] 隐蔽油藏勘探潜力与中国石油储量增长趋势
    郑和荣
    胡宗全
    [J]. 当代石油石化, 2004, (06) : 12 - 15+49
  • [4] 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为例
    李丕龙
    张善文
    宋国奇
    肖焕钦
    王永诗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1) : 3 - 10
  • [5]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藏成藏要素及勘探方向
    关德师
    李建忠
    [J]. 石油学报, 2003, (03) : 24 - 27
  • [6] 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
    庞雄奇
    金之钧
    左胜杰
    [J]. 地学前缘, 2000, (04) : 507 - 514
  • [7]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J]. 石油学报, 2000, (01) : 16 - 22+3
  • [8] 从盆地演化看江苏的油气远景
    张渝昌
    [J]. 石油实验地质, 1980, (03)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