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被引:28
作者
杨圣敏 [1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 “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
关键词
民族学; 回顾; 总结;
D O I
10.16486/j.cnki.62-1035/d.2009.02.021
中图分类号
C95 [民族学、文化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38+192 +19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 [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百年文选.[M].杨圣敏; 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 [2] 中国人类学史.[M].胡鸿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3]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M].宋蜀华;满都尔图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
  • [4] 体质人类学.[M].朱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5] 视觉对话.[M].杨建新主编;.民族出版社.2003,
  • [6] 调研方法与调研报告.[M].叶至诚;叶立诚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 [7] 生态人类学.[M].(美)唐纳德·L.哈迪斯蒂著;郭凡;邹和译;.文物出版社.2002,
  • [8] 努尔人.[M].(英)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chard)著;褚建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 [9]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英)安东尼·D.史密斯著;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10] 少数人权利的法理.[M].周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