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91
作者
李剑
罗霞
单秀琴
马成华
胡国艺
严启团
刘锐蛾
陈红汉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规律;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含气丰富和低孔、低渗、低压的特征。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沥青分布与成因、岩石薄片等分析,结合天然气组分、C5—C8轻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和成藏过程,总结了高效储集层的主控因素,划分出3种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组合,即源内成藏组合(山2段—太原组)、源顶成藏组合(山1段—盒8段)、源外成藏组合(石千峰组)。并应用上述方法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主控因素。图7表2参17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基底断裂"隐性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作用
    汪泽成
    赵文智
    门相勇
    郑红菊
    李熙喆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 9 - 13
  •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赵国泉
    李凯明
    赵海玲
    刘锐娥
    孙粉锦
    狄永军
    李永涛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 53 - 55+75
  • [3] 苏里格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有效储集层成因
    何东博
    贾爱林
    田昌炳
    郭建林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 69 - 71
  • [4]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模式
    王桂成
    王秀林
    莫小国
    张新建
    张亚敏
    张放东
    杨丽英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 30 - 33
  • [5] 苏里格庙盒8气层次生孔隙成因及孔隙演化模式探讨
    刘锐娥
    孙粉锦
    拜文华
    马成华
    黄月明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 47 - 49
  •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特征
    付金华
    段晓文
    席胜利
    [J].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 16 - 19+9
  • [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生成
    刘新社
    席胜利
    付金华
    王涛
    王欣
    [J].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 19 - 23+9
  • [8]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
    赵林
    夏新宇
    戴金星
    [J]. 地质地球化学, 2000, (03) : 48 - 53
  •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闵琪
    付金华
    席胜利
    刘新社
    王涛
    姬红
    李燕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 26 - 29+110
  •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分析
    王震亮
    陈荷立
    王飞燕
    郑承光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6)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