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评述

被引:13
作者
石辉
刘世荣
孙鹏森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北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
[3] 西安
[4] 北京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农业生态环境; 调控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森林植被的不断减少使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持续恶化的趋势。森林植被通过对生态水文过程的调控、防止土壤侵蚀的发生及养分的流失来影响区域农业生态环境 ,并且在不同的农林景观格局的配置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和尺度效应。我国在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但还存在着研究尺度偏小、综合研究较少及缺少结合林业工程技术要求的应用理论研究等不足。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森林植被调控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应解决的四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及研究技术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黄土高原的林草资源和适宜覆盖率 [J].
吴钦孝 .
林业科学, 2000, (06) :6-7
[2]   我国林冠降水再分配研究综述(Ⅰ) [J].
王佑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03) :1-7
[3]   林冠对降雨截留的半理论模型 [J].
刘家冈 ;
万国良 ;
张学培 ;
王本楠 .
林业科学, 2000, (02) :2-5
[4]   植被结构及其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分析 [J].
王晗生 ;
刘国彬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9, (02) :63-69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6]   稳定性氢氧同位素在水分循环中的应用 [J].
石辉 ;
刘世荣 ;
赵晓广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2) :163-166
[7]  
Factors determining relations between stand age and catchment water balance in mountain ash forests[J] . Robert A. Vertessy,Fred G.R. Watson,Sharon K. O′Sullivan. &nbsp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1 (1)
[8]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太湖局部水域水质的净化作用 [J].
王国祥 ;
濮培民 ;
张圣照 ;
李万春 ;
胡维平 ;
胡春华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05) :26-30
[9]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J].
傅伯杰 ;
马克明 ;
周华峰 ;
陈利顶 .
科学通报, 1998, (22) :2444-2448
[10]   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动 [J].
孟庆华 ;
傅伯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3)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