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31
作者
李雄 [1 ]
刘山川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2] 重庆坤源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
就业歧视; 立法目的; 适用范围; 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司法救济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无论是我国的决策层还是学界,其主流观点几乎都认可这一事实:我国已经具备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的最佳时机。《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的出台是我国反就业歧视事业的一项重要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把反就业歧视领域中许多深层次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目的仅仅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吗?《反就业歧视法》的适用范围是否包含事业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公务员?我国应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就业歧视定义模式?我国应如何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应如何设计?我国应如何建构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制度?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设计者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新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反就业歧视法国际前沿研究.[M].阎天; 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2] 中国就业制度.[M].郜凤涛; 张小建;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 [3] 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M].张翔;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4] 就业促进法12讲.[M].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 [5] 海外反就业歧视制度与实践.[M].蔡定剑; 张千帆;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6] 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蔡定剑;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7] 论社会保障权.[M].薛小建;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 [8] 中国的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M].周伟等著;.法律出版社.2006,
  • [9] 禁止就业歧视.[M].李薇薇;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 [10] 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M].齐延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