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行动单位与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一个解释模型

被引:10
作者
田先红 [1 ,2 ]
机构
[1]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区域差异; 上访; 国家;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2.04.02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D632.8 [信访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民行动单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性程度和农民组织能力的差异,进而形塑出不同的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由于现代性的长期浸润和国家权力的渗透,全国各地农村家族和地方性规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解体,再加上压力型信访维稳体制的影响,极大地改变着既有的政治机会结构,将导致各地农村再生产出越来越多以个体利益诉求为目标的上访行为。从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探讨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拓展农民上访研究视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小亲族行为与农村矛盾演进的内在逻辑——基于豫西北L村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J].
吴春梅 ;
刘晓杰 .
科学·经济·社会, 2010, 28 (02) :24-28
[2]   从维权到谋利——农民上访行为逻辑变迁的一个解释框架 [J].
田先红 .
开放时代, 2010, (06) :24-38
[3]   北方村庄的派性政治与日常生活 [J].
陈柏峰 .
开发研究, 2008, (01) :86-90
[4]   乡村治理研究的进展 [J].
贺雪峰 .
贵州社会科学, 2007, (06) :4-8
[5]   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J].
贺雪峰 .
开放时代, 2007, (01) :105-121
[6]  
治理基层中国[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田先红, 2012
[7]  
公共性的重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黄平, 2011
[8]  
村治的逻辑[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贺雪峰, 2009
[9]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10]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宜音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