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方方 [1 ,2 ]
刘彦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传统平原农区; 人口非农化; 耕地利用方式; 土地流转; 种植结构;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1.017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人口非农化特征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相关性,宏观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农户兼业行为特征的重要外因;兼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优化了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结构,并推动农区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机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该类型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三峡库区典型村的实证研究 [J].
阎建忠 ;
卓仁贵 ;
谢德体 ;
张镱锂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401-1410
[2]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朱会义 ;
张雯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9) :1067-1074
[3]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J].
田玉军 ;
李秀彬 ;
陈瑜琦 ;
马国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4) :686-695
[4]   东部沿海地区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租赁行为的影响研究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王介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368-375
[5]   基于农户调查的东部沿海地区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陈秧分 ;
刘彦随 ;
翟荣新 .
资源科学, 2009, 31 (07) :1102-1108
[6]   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效益分析 [J].
李文卓 ;
谢永生 ;
刘涛 ;
赵连武 ;
何毅锋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3) :159-163
[7]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69-478
[8]   近年来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复种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辛良杰 ;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1) :58-65
[9]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J].
张富刚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8, (02) :115-122
[10]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0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