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引入惩罚性赔偿之辩

被引:23
作者
和育东 [1 ]
石红艳 [2 ]
林声烨 [3 ]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
[2]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3] 国家知识产权局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 惩罚性赔偿; 民事制裁; 刑事惩罚; 行政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 [知识产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知识产权单行立法、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中的某些侵权赔偿制度体现了一定的惩罚性,但严格说来我国还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力是引入惩罚性赔偿的基础。引入惩罚性赔偿可以有效地改变民事赔偿数额偏低的状况,还可以替代民事制裁、弥补刑事惩罚的不足、挤压过于强势的行政责任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惩罚性赔偿并非破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难题的良策[J]. 張廣良.中国专利与商标. 2012 (01)
[2]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J]. 程淼,吴玉和,李江,孟璞,李荣欣,王卓雋.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9(04)
[3]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J]. 程淼,吴玉和,李江,孟璞,李荣欣,王卓雋.中国专利与商标. 2009 (04)
[4]   法定赔偿在著作权司法适用中的变异 [J].
刘铁光 .
电子知识产权, 2008, (04) :52-55
[5]   民事制裁存废论 [J].
叶延玺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S1) :126-127
[6]   我国民事法律中是否需要导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J].
尹志强 .
法学杂志, 2006, (03) :76-79
[7]  
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沈国兵, 2011
[8]  
国际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赵秉志, 2011
[9]  
德国专利法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范长军, 2010
[10]  
专利法教程[M]. 法律出版社 , 汤宗舜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