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缘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网络的形成——以北伐前的江西为例

被引:51
作者
应星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学校; 地缘; 中共组织网络;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
D2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往学界的研究更多是从"技术环境"切入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研究,而本文着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发展中两个关键的"制度环境":学校与地缘。本文将中共党史与民国政治史、教育史和社会史结合起来,通过对江西中共党团组织在北伐前的组织网络的研究,表明中共早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嵌入在民国政治和教育格局中,另一方面嵌入在传统社会关系中。首先,由"国民党系人士"控制的新式学校,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而普通中学与师范学校的不同类型又促生了中共不同的组织结构。其次,在中共组织发展中,地缘与学缘能否结合,要看学校的生源是否覆盖该地区,还要看中共组织领导人在当地是否有很深的社会基础;而滨海临江交通便利地区与中共早期组织网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最后,中共早期组织网络的形成对世家子弟或富家子弟的资源多有借助。本文对中共早期组织网络的渊源的研究,对理解中共组织结构在苏维埃革命时期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流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242 +242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共早期地方领袖、组织形态与乡村社会 以曾天宇及其领导的江西万安暴动为中心 [J].
应星 ;
李夏 .
社会, 2014, 34 (05) :1-40
[3]   革命播火:知识分子、城市串党及革命下乡——以大别山区早期中共革命为中心的探讨(1920~1927) [J].
黄文治 .
开放时代, 2011, (12) :5-26
[4]   从“第二党”到后备军:共产党与青年团早期关系的演变 [J].
黄金凤 .
近代史研究, 2011, (03) :123-138+161
[5]   革命源起:农村革命中的早期领导群体 [J].
何友良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3) :89-96
[6]   方志敏同志生平若干事迹补遗 [J].
徐先兆 .
江西师院学报, 1983, (01) :62-64
[7]   改造社及其革命活动 [J].
刘勉钰 ;
陈立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 (03) :78-85
[8]   Belonging Before Believing: Group Ethos and Bloc Recruitment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Communism [J].
Xu, Xiaohong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13, 78 (05) :773-796
[9]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9,
[10]  
江西省立南昌二中校友志稿..江西省立南昌二中天津校友联谊会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