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社会结构与街坊/邻里关系研究

被引:30
作者
贺霞旭 [1 ]
刘鹏飞 [2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2]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异质性; 社区; 社团活动参与; 街坊邻里关系; 多层次模型;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6.001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中国城市社区的邻里交往自从住房市场化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方面分析促进街坊/邻里关系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高度异质性社区中的街邻关系水平低于低度异质性社区,具有普遍性的异质性负效应,在社区层次对街坊/邻里关系水平发挥选择性削弱作用。不同异质性社会结构的城市社区中,家庭纽带提供的情感和切实的支持对家庭成员的街邻融合有积极的作用。居民社团活动参与率在不同异质性类型社区中能有效提高街邻关系水平,表现出并存的正效应。社区组织举办的活动频率能促进街邻关系水平的前提是居民能成为参与者。街邻关系水平较低的群体,动员性的活动参与可以提高其街邻关系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J].
蔡禾 ;
贺霞旭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2) :133-151
[3]   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柴彦威 ;
张艳 ;
刘志林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157-166
[4]   媒介形态演化与社区生活的复兴 [J].
王萍 ;
王斌 .
国际新闻界, 2009, (03) :84-88
[5]   城市居民信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J].
胡荣 ;
李静雅 .
社会, 2006, (06) :45-61+209
[6]   西安市社会收入空间的研究 [J].
程丽辉 ;
王兴中 .
地理科学, 2004, (01) :115-121
[8]   安得“高”厦千万间,大庇都市居民尽欢颜──上海城市高层住宅居住环境和社会心理调查分析与启示 [J].
杨贵庆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4) :35-38+79
[9]   参与精神形成于社团活动──澳门青年社团活动作用析 [J].
崔世安 .
当代青年研究, 1994, (Z1) :84-86
[10]   关于人文地理学中社区的几个基本问题 [J].
孙峰华 .
人文地理, 1990, (02)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