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

被引:114
作者
蔡禾
贺霞旭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社区凝聚力; 邻里关系; 异质性; 社会参与; 社区公共领域;
D O 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4.02.014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市场经济的改革导致城市社区异质性的增长,社区内异质性对居民邻里关系具有负面影响,但在社区间异质性不同的城市里,社区内异质性的效应不同。在社区间异质性程度低的城市,社区内居民的职业差异是影响居民邻里关系的主要因素;在社区间异质性程度高的城市,社区内居民的阶层差异是影响居民邻里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居民的社会参与和社区公共空间的供给会显著地增加居民邻里关系水平,这意味着城市社区凝聚力的提升有待于社区公共领域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5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社会空间特性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 [J].
谭日辉 .
城市问题, 2012, (02) :59-66
[3]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规划理论述评 [J].
戴烽 ;
黄崇铭 .
商业时代, 2010, (31) :121-122
[4]   近代社区规划的原则与趋势 [J].
陶晓波 .
经济导刊, 2010, (06) :44-45
[6]   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实态调查研究 [J].
仲继寿 ;
王莹 ;
赵旭 ;
于重重 ;
贾丽 ;
李新军 ;
曹秋颖 .
建筑学报, 2010, (03) :1-6
[7]   后单位时代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探讨 [J].
浩春杏 .
大连干部学刊, 2009, 25 (11) :26-29
[8]   基于邻里社会资本重构的城市住区空间探讨 [J].
赵衡宇 ;
胡晓鸣 .
建筑学报, 2009, (08) :90-93
[9]   基于介质分析视角的邻里交往和住区活力 [J].
赵衡宇 ;
孙艳 .
华中建筑, 2009, 27 (06) :175-176
[10]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J].
陈福平 ;
黎熙元 .
社会, 2008, (05) :41-5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