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21
作者
旷理雄 [1 ]
郭建华 [1 ]
黄太柱 [2 ]
肖秋苟 [3 ]
机构
[1]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研究院
[3] 中国石化中南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奥陶系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荧光薄片; 流体包裹体; 成藏模式; 阿克库勒凸起; 塔里木盆地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地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集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于奇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O1+2y)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充足,资源潜力较大;O1+2y储集层类型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复合型和裂缝型,储集层物性中等,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位于YQ3井—S104井一带,盖层的区域封盖和直接封盖能力较好,但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对本区油气保存影响最大。于奇地区至少有4个油气注入成藏期,其中最重要的油气注入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成藏模式为自烃源区侧向排烃、多期成藏,其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图4表1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3+322 +3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 [J].
刘延莉 ;
樊太亮 ;
薛艳梅 ;
邱春光 ;
曾清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5) :562-565
[2]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J].
韩剑发 ;
王招明 ;
潘文庆 ;
赵孟军 ;
顾乔元 ;
秦胜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48-453
[3]   自生矿物序次是确定包裹体期次的根本依据 [J].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54-160
[4]   塔河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及与邻区的对比 [J].
朱美衡 ;
郭建华 ;
石媛媛 ;
赵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23-26
[5]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储集层特征(英文) [J].
张抗 ;
王大锐 ;
Bryan G Huff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123-126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油藏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J].
王敦则 ;
黎玉战 ;
俞仁连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2) :122-128
[7]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信息研究天然气气藏的成藏时间 [J].
肖贤明 ;
刘祖发 ;
刘德汉 ;
米敬奎 ;
申家贵 ;
宋之光 .
科学通报, 2002, (12) :957-960
[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J].
林忠民 .
石油学报, 2002, (03) :23-26+7
[9]   阿克库勒凸起成藏地质条件及控油规律 [J].
云露 ;
闫文新 ;
赵江 .
新疆地质, 2001, (04) :305-308+314
[10]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J].
周永昌 ;
杨国龙 .
石油学报, 2001, (03)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