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化和官语化视野下的魏良辅声腔改革——兼与顾聆森先生商榷

被引:6
作者
戴和冰
机构
[1]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关键词
魏良辅; 声腔改革; 雅化; 官语化; 名实关系; 昆曲艺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825 [地方剧艺术];
学科分类号
13 ; 1301 ;
摘要
昆曲在其早期发展和由地方声腔走向全国性剧种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雅化的过程,而且,经历了由方言向官话转化的官语化过程,魏良辅的声腔改革只是雅化和官语化的一部分。昆山腔是昆曲发展的母体,其雅化和官语化并不排斥当地方言。魏良辅的新声"水磨调"只是一种歌唱方法,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声腔发展阶段,不能代表一个剧种。就名实关系而言,昆曲诸多名称,各有不同的内涵,至少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顾坚等人所创声腔为"昆山腔",梁伯龙之后称"昆腔",明中期始称"昆剧","昆腔"与"昆剧"并行,且"昆剧"一直沿用到今天。历史上,"昆剧"是相对"昆曲"而言的,"昆曲"是清唱形式,舞台演出称"昆剧"。所有名称都可统称为"昆曲艺术",简称"昆曲"。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8+70 +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地方戏曲音韵研究.[M].戴黎刚[等]著;游汝杰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2]  
中国昆剧大辞典.[M].吴新雷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中国戏曲通史.[M].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4]  
昆剧发展史.[M].胡忌;刘致中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5]  
潘之恒曲话.[M].(明)潘之恒著;汪效倚辑注;.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6]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M].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7]  
华东地方戏曲介绍.[M].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处辑;.新文艺出版社.1952,
[8]   论魏良辅的声腔改革 [J].
顾聆森 .
艺术百家, 2008, (05) :160-164
[9]   论昆山腔 [J].
顾聆森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70-73
[10]   明代弋阳腔“错用乡语”及其官语化 [J].
戴和冰 .
文艺研究, 2007, (10) :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