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胁迫下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宜居性评价

被引:2
作者
郭兵 [1 ,2 ]
陶和平 [1 ]
姜琳 [3 ]
史展 [1 ,2 ]
宋春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宜居性; 自然灾害; 岷江上游;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3.01.020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在传统的环境宜居性因子的基础上引入灾害因子,综合评价了岷江上游6个县市及5个自然流域的生态环境的宜居性。对当前的岷江上游的居民点布局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属于宜居性Ⅳ、宜居性Ⅴ的地区分别占12.66%和8.07%,宜居性Ⅱ、宜居性Ⅰ的地区则分别占33.78%和21.23%。6个县市中都江堰市的总体生态环境宜居性最好,属于宜居性Ⅲ、宜居性Ⅳ、宜居性Ⅴ的地区占该县总面积的65.87%,茂县的整体环境宜居性最差,其中宜居性Ⅱ、宜居性Ⅰ的地区占该县总面积的84.06%。寿溪流域在岷江上游流域5个小流域中宜居性最好,杂谷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宜居性最差。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宜居性总体上比较差,居民点布局不合理,因此应加强不适宜人居住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8+138 +1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研究——以7个山区聚落为例 [J].
高延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4 (03) :411-416
[2]   基于GIS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以泸水县为例 [J].
李益敏 ;
刘素红 ;
李小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572-578
[3]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J].
郝慧梅 ;
任志远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98-506
[4]   近十年来我国优秀宜居城市城市化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J].
李雪铭 ;
倪玉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3) :8-14
[5]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的3种统计方法比较——以深圳市为例[J]. 司康平,田原,汪大明,邬伦.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4)
[6]   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 [J].
谌丽 ;
张文忠 ;
李业锦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22-1032
[7]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8]   长春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J].
颜培霞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 (02) :9-11
[9]   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J].
虞春隆 ;
周若祁 .
华中建筑, 2008, (01) :4-7
[10]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研究 [J].
黄宇 ;
罗智勇 ;
杨武年 .
测绘科学, 2008, (01) :126-12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