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

被引:475
作者
李新景
胡素云
程克明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气; 裂缝; 压裂; 烃源岩储集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美实践证明,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是现实的接替能源,勘探风险在于能否从低渗透的页岩储集层中获取经济可采储量,勘探目标是有机质和硅质含量高、裂缝发育的脆性优质烃源岩。页岩气生产机制复杂,涉及吸附气与游离气、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质、地化、测井和地震综合评价基础上,通过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提高储集层渗透能力是页岩气开采的关键。中国广泛分布海相和湖相细粒碎屑岩,有效烃源岩多富含炭质、灰质或硅质,已陆续发现裂缝性油气藏,有条件寻找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特别是液态烃在高成熟或过成熟阶段裂解产生的甲烷气滞留在烃源岩内形成的连续分布式非常规页岩气资源。图3表5参34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4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东濮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富集规律
    焦大庆
    王德仁
    武晓玲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 794 - 803
  • [2] 地震储集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应用
    张研
    张颖
    孙夕平
    郑晓东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 59 - 63
  • [3] 天然气开发技术现状、挑战及对策
    袁士义
    胡永乐
    罗凯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 1 - 6
  • [4]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宋岩
    徐永昌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24 - 29
  • [5]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宋岩
    赵孟军
    柳少波
    秦胜飞
    洪峰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 1 - 6
  • [6]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赵文智
    王兆云
    张水昌
    王红军
    赵长毅
    胡国义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 1 - 7
  • [7] 用微地震法监测压裂裂缝转向过程
    刘继民
    刘建中
    刘志鹏
    朱钢芹
    王立峰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 75 - 77
  • [8] 裂缝性油藏压裂井产能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与应用
    李勇明
    郭建春
    赵金洲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 126 - 128
  • [9]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张金川
    金之钧
    袁明生
    [J]. 天然气工业, 2004, (07) : 15 - 18+131
  • [10] 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方法及应用
    陈佳梁
    兰素清
    王昌杰
    [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 (01) : 35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