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

被引:37
作者
韩昭庆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明代; 长城; 垦殖; 流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毛乌素沙地位处温带荒漠与干草原过渡地段 ,其适于人类生活却又易沙化的脆弱性 ,本区居民成分及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段内的不稳定性 ,以及沙地变迁深受气候变迁影响的特点 ,提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研究应因时因地进行 ,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以明代河套地区 (相当于今鄂尔多斯市 )以南长城修筑时间及地点作为时空坐标 ,讨论了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部分在明代的变迁 ,并联系战争对长城沿边垦殖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垦殖活动和沙地变迁关系。结论是 :明代毛乌素沙地南界基本沿长城一线 ;河套地区持续不断的明代政府与游牧民族的冲突和战争极大地限制了沿边垦殖活动的范围 ,有限的垦殖不是明代长城沿线流沙形成的主要原因 ,流沙范围的扩大更可能是自然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204+209 +2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