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康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HAT表达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马萍 [1 ]
唐强 [2 ]
机构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2] 不详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康法; 学习记忆能力; 海马; 胆碱乙酰转移酶;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9.03.027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及对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T)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血管阻断加高脂饲养法构建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血管性痴呆对照组、电针组、针康组,另取正常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及康复训练4周后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管性痴呆对照组大鼠的主动回避次数明显减少(P<0.01),主动回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被动回避潜伏期也明显延长(P<0.01)。海马中CHAT mRNA和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针康组的主动回避次数均明显增多(P<0.01),主动回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被动回避潜伏期也明显缩短(P<0.05,P<0.01)。海马中CHAT mRNA表达均增高(P<0.05),CHAT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P<0.01)。结论:针康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促进大鼠海马CHAT mRNA和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比传统电针治疗更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96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