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形态学比较

被引:24
作者
高天翔
孙希福
宋娜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斑尾复鰕虎鱼;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9.01.006
中图分类号
Q954 [动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采自丹东、大连、东营、青岛、赣榆、舟山、厦门7个斑尾复鰕虎鱼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营和赣榆群体为一组,而其它群体为另一组,2组差异极为显著。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30%,8.92%,8.08%和7.31%,累计贡献率为65.60%。第一主成分主要受尾柄长/尾柄高、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和吻至背鳍起点/体长的影响。判别分析也可将两组群体分开,东营和赣榆组与另一组没有误判,对于样本所属海域的判别,其中东营为100%,最低为青岛群体66.7%,综合判别率为85.5%;选取贡献较大的14个特征值建立判别公式,利用判别公式计算各群体的差别准确率为62.1%~100%。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两组群体已达到亚种水平,而两组群体内的形态差异为种内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中日太平洋鲱形态学比较研究
    刘名
    王艳君
    高天翔
    庄志猛
    柳本卓
    樱井泰宪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7 (S1) : 131 - 136
  • [2] 中华鮡与前臀鮡的形态差异和物种有效性
    姚景龙
    陈毅峰
    李堃
    严云志
    [J]. 动物分类学报, 2006, (01) : 11 - 17
  • [3]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程起群
    李思发
    [J]. 海洋科学, 2004, (11) : 39 - 43
  • [4] 野生鲫和五个金鱼品种的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
    梁前进
    彭奕欣
    余秋梅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03) : 236 - 243
  • [5] 斑尾复鰕虎鱼的成熟与产卵
    孙帼英,陈建国,吴引忠
    [J]. 水产科技情报, 1996, (03) : 99 - 101+107
  • [6]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孙帼英
    陈建国
    [J]. 水产学报, 1993, (02) : 146 - 153
  • [7] 斑尾复鰕虎鱼和矛尾复鰕虎鱼同物异名的探讨
    秦克静
    姜志强
    [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87, (02) : 37 - 39
  • [8]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M]. - 科学出版社 , 成庆泰, 1987
  • [9]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M]. - 科学出版社 , 张春霖等著, 1955
  • [10] Morphometric variation of wild trout populations from northwestern Mexico (Pisces: Salmonidae)[J] . Gorgonio Ruiz-Campos,Faustino Camarena-Rosales,Alejandro Varela-Romero,Sergio Sánchez-González,Jorge De La Rosa-Vélez.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