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60
作者
何孔旺
倪艳秀
王继春
何家惠
王伟峰
杨瑛
陆承平
林继煌
机构
[1] 江苏省农科院兽所农业部畜禽疫病诊断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江苏省兽医总站
[3]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mrpepf; PCR; 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猪链球菌 2型高发地区 (疫区 )与少发地区 (非疫区 )猪群的带菌率及其毒力因子MRP与EF的分布情况 ,探讨猪链球菌 2型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或活体采集成年猪扁桃体 ,经接种马丁汤培养基增菌培养后 ,用PCR方法进行 2型猪链球菌的检测 ,同时检测各 2型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与细胞外蛋白因子 (EF)基因 (mrp和epf)。 结果 除少数猪群外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 2型的带菌率普遍较高 ,为 31 6 %~77% ,平均为 4 0 9% ,且疫区 (39% )与非疫区 (42 % )差异不明显。但毒力因子mrp和epf的阳性率疫区与非疫区存在明显差异 ,非疫区的 2型菌株除极少数表现为mrp+ epf-(5 % )或mrp-epf+ (5 % )外 ,绝大多数 (90 % )都表现为对猪无毒力的mrp-epf-表现型 ,无一株表现为mrp+ epf+ ;来自疫区的所有 16株 2型菌株均为对猪有强毒力的mrp+ epf+ 表现型。结论 正常猪群中 2型猪链球菌的带菌率与猪群是否暴发流行该病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但疫区猪群mrp+ epf+ 表现型菌株检出比率较高 ,提示携带mrp+ epf+ 表现型菌株的猪可能是本病的主要潜在传染源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检测猪链球菌2型胞外因子(EF)的PCR方法的建立附视频 [J].
倪艳秀 ;
何孔旺 ;
王继春 ;
何家惠 ;
还红华 ;
陆承平 ;
姚火春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1, (04) :57-59
[2]   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的PCR方法的建立 [J].
倪艳秀 ;
何孔旺 ;
王继春 ;
何家惠 ;
还红华 ;
陆承平 ;
姚火春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1, (01) :21-23
[3]   猪链球菌1998分离株病原特性鉴定 [J].
姚火春 ;
陈国强 ;
陆承平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70-73
[4]  
PCR检测和定型猪链球菌2型的研究[A]. 倪艳秀,何孔旺,王继春,何家惠,吕立新,陆承平,姚火春.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防检疫专业委员会第7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2
[5]  
Streptococcus Suis: Past and Present[J] . J.J. Staats,I. Feder,O. Okwumabua,M.M. Chengappa.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199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