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SC L-90及EPQ对照研究

被引:64
作者
戴伟民
冯淑兰
余兰琼
张生平
章星波
彭启智
朱伟
刘正荣
机构
[1] 武汉大学医院
[2] 武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3] 湖北省荆州市精神病医院
[4] 武汉大学学工部
关键词
心理卫生; 独生子女; 横断面研究; 人格; 睡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目的: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SD SE)、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独生子女SC L-90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总分以及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SD SE除睡眠量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因子的得分非独生子女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EPQ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除情绪性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以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阶段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两者在人格特征上也存在显著的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56 / 2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J].
段长利 ;
董元坤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6) :450-450
[2]   大学生人格障碍病例对照研究 [J].
刘秀芬 ;
黄悦勤 ;
李立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02) :88-92
[3]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 [J].
陶国泰 ;
邱景华 ;
李宝林 ;
曾文星 ;
徐静 ;
DeborahGoebert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04) :210-212
[4]   使用《睡眠障碍诊断和睡眠质量评定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J].
戴伟民 ;
王瑞文 ;
冀振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S1) :65-67
[5]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 [J].
陈仲庚 .
心理学报, 1983, (02) :211-218
[6]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 王建.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