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意识、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导向——关于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审视

被引:4
作者
程美东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
关键词
延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本文在总结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时,认为很关键的就是坚持了主体意识、时代意识、问题意识作为基本导向。从主体意识来看,全党注重在全面、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时代意识来看,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善于汲取时代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中注重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从问题意识来看,关注实际、关注民生,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使群众在亲身感受中自觉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朴实的观点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39+159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