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强度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李方一 [1 ]
刘卫东 [2 ,3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能源强度指标; 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202 ; 020202 ;
摘要
为了评估我国区域性能源强度指标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预测在能源强度指标约束下,"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结构调整的走向和经济增长率。结果显示:由于"十二五"期间技术进步只能使能源强度降低11%左右,各区域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各自的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将对能源基地型和中等能耗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力较大,其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较大的节能压力;但政策对都市消费型和低能耗型区域的约束较小,这类区域通过推动产业转移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在保证经济中速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这一模拟结果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情况相一致。因此,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区域公平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的矛盾,政策制定时应考虑平衡这对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1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An applied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s and pension policy [J].
Wendner, R .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1, 23 (01) :25-50
[22]   THE STABILITY OF INTERREGIONAL TRADING PATTERNS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J].
Moses, Leon 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 45 (05) :803-832
[23]  
Interregional and 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A Model of a Space-Economy[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51 (4)
[24]  
全国多个省份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拉闸限电. 黄烨. 人民网 . 2010
[25]   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王灿 ;
陈吉宁 ;
邹骥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1621-1624
[26]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陈秀山 ;
徐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5) :117-129+207
[27]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28]   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及其问题 [J].
刘强 ;
冈本信广 .
统计研究, 2002, (09)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