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被引:23
作者
向才富
夏斌
解习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特征; 水动力场;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演化过程,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的中央隆起带下渗,导致该地区盐度降低(小于4.5g/L),向盆地中心盐度逐渐增加到710g/L;垂向明显分为3个带:自由交替带(01250m深度)为NaHCO3型流体,交替阻滞带(12501650m深度)为Na2SO4型流体,交替停滞带(深于1650m)为CaCl2型流体。水化学的时间演化过程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地层水中Cl-与HCO3-和Na++K+与Ca2+的关系表明,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盐度的增高,随后的钠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富集Ca2+而Na+亏损,形成CaCl2型流体。十屋断陷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佐证。图6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异常低压体系及其成因机制
    解习农
    焦赳赳
    熊海河
    [J]. 地球科学, 2003, (01) : 61 - 66
  • [2]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水动力场与低压气藏的关系
    楼章华
    卢庆梅
    赵庆吉
    肖海燕
    唐黎明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 321 - 325
  • [3] 扶杨油层孔隙水成因与砂岩成岩相研究
    楼章华,曾允孚
    [J]. 沉积学报, 1995, (S1) : 63 - 70
  • [4] 松南十屋断陷低压系统的油气水文地质特征
    何生,唐仲华,陶一川,赵庆吉,肖海燕,唐黎明
    [J]. 地球科学, 1995, (01) : 79 - 84
  • [5] 松辽盆地油气水地球化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福堂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