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与分析

被引:16
作者
吴琼
钱鹏
郭煜
朱海涛
孙翠梅
机构
[1] 镇江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云团; 地面辐合线; 垂直螺旋度; 超低空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的TBB资料,常规和加密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7月2—4日,江苏省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东北冷涡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的。暴雨落区在低空西南急流的左侧和中高空急流的一、三象限,低层干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经分析有7个中尺度云团造成了本次持续性暴雨,-64℃的冷云盖是较强降水的指标性温度,不断东移的中尺度云团类似于"列车效应",带来持续降水,降水开始时间落后于中尺度云团生成时间约2~4 h。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触发此次强降水的重要中尺度系统,辐合线附近易触发对流,且对流降水沿着辐合线方向移动。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高温高湿的大气以及较高的位势不稳定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提供有利条件。在垂直上升运动区北侧有明显下沉运动补偿气流,使上升气流得以长时间维持。暴雨区位于925 hPa超低空急流核移动方向的左侧。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09年河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涡度方程诊断分析 [J].
郭学峰 ;
沈新勇 ;
赵小平 ;
庆涛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4) :13-21
[2]   陕西一次持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 [J].
许新田 ;
刘瑞芳 ;
郭大梅 ;
李萍云 ;
侯建忠 ;
陶建玲 .
气象, 2012, 38 (05) :533-542
[3]   梅雨锋上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形成的边界层特征 [J].
许长义 ;
林永辉 ;
管兆勇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1) :51-63
[4]   2005年6月18-22日浙南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王忠东 ;
曹楚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 35 (01) :32-37
[5]   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J].
王勇 ;
丁治英 ;
李勋 ;
王群 .
气象科学, 2012, 32 (01) :45-52
[6]   江苏一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中尺度分析 [J].
李晓容 ;
濮梅娟 ;
王啸华 ;
杨苏勤 ;
张备 .
气象科学, 2012, 32 (01) :53-61
[7]   北京地区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孙靖 ;
王建捷 .
气象, 2010, 36 (12) :19-27
[8]   2008年“凤凰”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 [J].
刘汉华 ;
唐伟民 ;
赵利刚 .
气象科学, 2010, 30 (03) :344-350
[9]   “黑格比”和“莎莉”两个相似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J].
黄滢 ;
郭亮 ;
江源源 .
海洋预报, 2010, 27 (01) :49-52
[10]   “07.6”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J].
杨春 ;
谌芸 ;
方之芳 ;
李泽椿 .
气象, 2009, 35 (06) :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