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北京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强对流分析

被引:8
作者
雷蕾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雨; 强对流; 云顶亮温; 回波强度; 结构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FY-2C卫星TBB逐小时资料、北京南郊观象台SA雷达资料、BJ-ANC系统的雷达强度立体拼图以及反演的VDRAS风场资料详细分析了2008年7月4日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强对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边界层内西南风和东南风的辐合以及偏东风的加强促使此次对流的产生和发展;3个MCS的两次结合是对流系统显著增强的重要原因;当对流系统东移后,北京的特殊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使对流系统在山前迅速发展增强为MCC,而对流系统的结合以及山前MCC的形成造成了本市两次小时雨强峰值达70mm以上的暴雨天气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309 +3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J].
姚叶青 ;
俞小鼎 ;
张义军 ;
程华 ;
魏鸣 ;
李劲 .
高原气象, 2008, (02) :373-381
[2]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J].
王改利 ;
刘黎平 ;
阮征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3) :388-395+417
[3]   中尺度强暴雨云团云特征的多种卫星资料综合分析 [J].
刘健 ;
张文建 ;
朱元竞 ;
董超华 ;
赵柏林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158-164
[4]   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J].
孙继松 ;
舒文军 .
大气科学, 2007, (02) :311-320
[5]   春季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动力学诊断 [J].
苗爱梅 ;
安炜 ;
刘月丽 ;
胡志群 ;
李清华 .
气象, 2007, (02) :57-61+130
[6]   北京2004年“7.10”突发性对流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陈明轩 ;
俞小鼎 ;
谭晓光 ;
高峰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03) :333-345
[7]   一次冷涡暴雨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J].
王莉萍 ;
沈桐立 ;
崔晓东 ;
张素美 .
气象科技, 2006, (01) :22-28
[8]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J].
王令 ;
康玉霞 ;
焦热光 ;
卞素芬 ;
丁青兰 .
气象, 2004, (07) :31-35+65
[9]  
华北暴雨[M]. - 气象出版社 , 《华北暴雨》编写组编, 1992
[10]  
Equivalent Blackbody Temperature of the Top of a Severe Storm[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7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