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次飑线过程的精细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26
作者
刘莲 [1 ,2 ]
王迎春 [3 ]
陈明轩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分析系统; 飑线; 时空演变; 雷达; 4DVa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 [概况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四维变分同化(RR4DVar)分析系统,利用京津冀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区域(约700个)自动站资料对2013年7月30—31日京津冀地区一次飑线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系统不同部位的热动力结构及其环境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形势下发生发展的。飑线形成初期,其中段和南段前部有强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并受到强的中层垂直风切变的影响,且在飑线中南段两侧水平正负涡度近似平衡,这种环境下,十分有利于飑线中南段的组织发展。而北段前部受弱的中层垂直风切变及辐散下沉运动影响,不利于北段系统有组织的发展;随着飑线移动下山,中段和南段前部在较强的中层垂直风切变控制下,出现强的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且存在偏南暖湿气流稳定输送到系统上升运动区中,这对飑线系统中段和南段自身对流单体新生及高度组织化极为有利。随着飑线演变为弓形回波,中段环境场仍维持强的中层垂直风切变且位于冷池出流边界的控制之下,由于地形强迫效应,有利于弓形回波前沿低空偏南暖湿气流的辐合上升,是飑线下山迅速增强并发展成弓形回波,且稳定维持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433 / 14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31]   地形与城市环流共同作用下的β中尺度暴雨 [J].
孙继松 ;
杨波 .
大气科学, 2008, (06) :1352-1364
[32]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J].
杨晓霞 ;
李春虎 ;
杨成芳 ;
邰庆国 ;
陈优宽 ;
周雪松 .
气象, 2007, (01) :74-80+130
[33]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J].
孙继松 ;
石增云 ;
王令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76-84
[34]   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 [J].
矫梅燕 ;
毕宝贵 .
气象, 2005, (06) :9-14
[35]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J].
孙继松 .
高原气象, 2005, (01) :62-69
[36]   华北飑线系统的结构与演变特征 [J].
蔡则怡 ;
李鸿洲 ;
李焕安 .
大气科学, 1988, (02) :191-199+226
[37]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J].
丁一汇 ;
李鸿洲 ;
章名立 ;
李吉顺 ;
蔡则怡 .
大气科学, 1982, (01)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