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32
作者
黄庆旭
何春阳
史培军
赵媛媛
杨洋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干旱化; 水资源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模型; 情景模拟;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水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水资源是人与其他生命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水资源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内,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但这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由于未来的经济和人口发展规划对水资源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首先构建了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而在中国北方干旱化大背景和北京城市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规划发展情景、气候干旱情景和适应对策情景并进行了模拟分析。19902005年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SD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北京水资源的复杂变化过程。2006202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气候干旱下北京水资源可供应量减少到29.88×108m3,比起2005年减少了7.62%,远低于按规划目标发展下的水资源需求量52.83×108m3。在水资源的约束下,人口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北京可承载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人口分别为128.05×108元、3152.69×108元和1167.18×104人,远低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设想。比较3种适应对策,开展调水工程对人口承载力影响最大,依靠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比较小。综合各种适应对策和气候干旱作用之后,水资源可供应量、人口和经济发展承载量接近或超过规划目标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859 / 8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1951-2006年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 [J].
马柱国 ;
任小波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195-201
[2]   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动力学预测 [J].
张衍广 ;
林振山 ;
陈玲玲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4) :596-605
[3]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J].
秦大河 ;
陈振林 ;
罗勇 ;
丁一汇 ;
戴晓苏 ;
任贾文 ;
翟盘茂 ;
张小曳 ;
赵宗慈 ;
张德二 ;
高学杰 ;
沈永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2) :63-73
[4]   人水系统演变模拟的嵌入式系统动力学模型 [J].
左其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2) :268-274
[5]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J].
张永勇 ;
夏军 ;
王中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26-132
[6]   中国北方未来干旱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J].
黄庆旭 ;
史培军 ;
何春阳 ;
李晓兵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99-1310
[7]   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 [J].
冯海燕 ;
张昕 ;
李光永 ;
穆乃君 ;
陈瑾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6) :106-110
[8]   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夏军 ;
张永勇 ;
王中根 ;
李浩 .
水利学报, 2006, (12) :1482-1488
[9]   中国特大城市水资源消费及其与经济和气候的关系——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例 [J].
陈惠娟 ;
千怀遂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31-1336
[10]   水资源约束下北京地区2004—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J].
王双 ;
何春阳 ;
潘耀忠 ;
杨明川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53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