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被引:41
作者
张小玲 [1 ,2 ]
唐宜西 [1 ,2 ]
熊亚军 [3 ]
张仁健 [4 ]
孟伟 [1 ]
曹晓彦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3] 北京市气象台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区域雾霾; PM2.5浓度; 气象条件; WRF-Chem数值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P456.7 [数值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070601 ;
摘要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 [J].
赵普生 ;
徐晓峰 ;
孟伟 ;
董璠 ;
何迪 ;
石庆峰 ;
张小玲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01) :31-36
[2]   北京地区PM10质量浓度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 [J].
郭利 ;
张艳昆 ;
刘树华 ;
李炬 ;
马雁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607-612
[3]   重点产业源增长对北部湾地区气态污染物模拟的影响 [J].
王学远 ;
蒋维楣 ;
刘红年 ;
张力 ;
谢文彰 ;
赵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2) :358-372
[4]   上甸子秋冬季雾霾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 [J].
颜鹏 ;
刘桂清 ;
周秀骥 ;
王京丽 ;
汤洁 ;
刘强 ;
王振发 ;
周怀刚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3) :257-265
[5]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J].
贺克斌 ;
贾英韬 ;
马永亮 ;
雷宇 ;
赵晴 ;
TANAKA Shigeru ;
OKUDA Tomoaki .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03) :482-487
[6]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 [J].
吴兑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9) :1-7
[7]   天津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的WRF-Chem数值模拟 [J].
韩素芹 ;
冯银厂 ;
边海 ;
铁学熙 ;
解以扬 ;
李向津 ;
孙玫玲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8, (09) :828-832
[8]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9]   灰霾的健康效应 [J].
白志鹏 ;
蔡斌彬 ;
董海燕 ;
边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3) :198-201
[10]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徐晓峰 ;
李青春 ;
张小玲 .
气象科技, 2005, (06) :54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