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及其多粒性遗传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健胜 [1 ,2 ]
王辉 [1 ]
刘伟华 [2 ]
武军 [1 ]
李立会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关键词
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 穗粒数; 遗传分析; 有效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讨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90粒/穗)的遗传及其利用价值。【方法】将该材料在5个不同小麦种植区进行种植,以评价该材料多粒特性的稳定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京4839(♂)的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穗粒数均大于90;小麦-冰草异源新种质3228与京4839(41粒左右/穗)F2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多粒特性主要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7.81%,其加性效应是9.33;此外,在F2群体中,78.11%的单株穗粒数都高于京4839,表明3228中的多粒基因具有一定的显性效应。【结论】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其在遗传上主要受1对主基因控制,有望利用该多粒基因通过提高穗粒数实现小麦高产育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889 / 18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J].
王翠玲 ;
高海涛 ;
王书子 ;
段国辉 ;
吴少辉 ;
张学品 ;
吕树作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3) :26-28
[2]   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 [J].
王兆龙 ;
曹卫星 ;
戴廷波 .
作物学报, 2001, (02) :236-242
[3]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J].
许为钢 ;
胡琳 ;
吴兆苏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0, (03) :352-358
[4]   通过属间杂交向小麦转移冰草优异基因的研究 [J].
李立会 ;
杨欣明 ;
李秀全 ;
董玉琛 ;
陈学明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6) :3-7
[5]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Ⅲ.脱落酸对离体培养穗结实的影响 [J].
黄琴 ;
王志敏 ;
王树安 ;
苏宝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5) :7-12
[6]   利用回交或F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J].
盖钧镒 ;
王建康 .
作物学报, 1998, (04) :402-409
[7]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 科学出版社 , 盖钧镒等著, 2003
[8]   The introgression of chromosome 6P specifying for increased numbers of florets and kernels from Agropyron cristatum into wheat [J].
Wu, Jun ;
Yang, Xinmin ;
Wang, Hui ;
Li, Hongjie ;
Li, Lihui ;
Li, Xiuquan ;
Liu, Weihua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6, 114 (01) :13-20
[9]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five spike-related traits in wheat using RIL and 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s [J].
Ma, Zhengqiang ;
Zhao, Dongmei ;
Zhang, Caiqin ;
Zhang, Zhengzhi ;
Xue, Shulin ;
Lin, Feng ;
Kong, Zhongxin ;
Tian, Dagang ;
Luo, Qingyun .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7, 277 (01) :31-42
[10]  
A self-fertile trigeneric hybrid,Triticum aestivum ×Agropyron michnoi ×Secale cereale[J] . L. H. Li,Y. S. Dong. &nbsp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