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生态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7
作者
熊斯顿 [1 ]
由文辉 [1 ]
黄沈发 [2 ]
吴健 [1 ]
吴建强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 景观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苏州河东风港滨岸带进行了生态景观综合评价,旨在构建一套完整合理且可操作性较强的城市河流滨岸带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东风港河岸带在景观质量、功能以及管理指标层次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态景观综合等级达到Ⅱ级。特别是在群落配置、物种丰富度以及病虫害及农药管理这3方面的得分达到Ⅰ级,在景观布局协调性、连续性以及管理成本三项指标的得分为Ⅲ级,说明这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文章还讨论了城市河流滨岸带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延伸与拓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滨岸缓冲带削减非点源污染试验研究 [J].
叶志敏 ;
尹璇 .
科技资讯, 2006, (28) :250-251
[2]   植被缓冲带结构与功能对水质的影响 [J].
罗晓娟 ;
余勇利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 (04) :1-3
[3]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及功能 [J].
夏继红 ;
严忠民 .
水利水电技术, 2006, (05) :14-17+24
[4]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J].
诸葛亦斯 ;
刘德富 ;
黄钰铃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63-67
[5]   滨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NH4+-N,TP的吸收效果 [J].
董凤丽 ;
袁峻峰 ;
马翠欣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93-97
[6]   我国城市绿色指标的研究 [J].
梅红 ;
李湛东 ;
张志强 ;
王秀云 ;
付颖 .
中国城市林业, 2003, (02) :36-40
[7]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J].
刘滨谊 ;
姜允芳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2) :27-29+79
[8]   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 [J].
张建春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S2) :143-146
[9]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唐东芹 ;
杨学军 ;
许东新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04) :64-67
[10]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J].
邓红兵 ;
王青春 ;
王庆礼 ;
吴文春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5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