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接壤区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7
作者
张希彪 [1 ,2 ]
机构
[1] 甘肃省高校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陇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陕甘宁接壤区; 生态建设; 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陕甘宁接壤区既是气候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为此,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合理保护和发展;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分区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利用节水保水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及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减轻人口压力,以实现该区域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宁夏生态扶贫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J].
查燕 ;
王惠荣 ;
蔡典雄 ;
武雪萍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1) :79-83
[2]   临沂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 [J].
夏玉宏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04) :63-66
[3]   甘肃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J].
傅伯仁 ;
李爱宗 ;
张亮 ;
王波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03) :59-63
[4]   黄土高原防护林建设的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水文学基础 [J].
王盛萍 ;
张志强 ;
张化永 ;
孙阁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475-2483
[5]   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J].
姚玉璧 ;
肖国举 ;
王润元 ;
张秀云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2) :159-165
[6]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张芳 ;
杜继稳 ;
延军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4) :73-79+84
[7]   陕甘宁接壤区生态产业发展构想——以生态农业为重点 [J].
李志刚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1) :176-179
[8]   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趋势及适应对策 [J].
刘晓清 ;
赵景波 ;
于学峰 .
干旱区研究, 2006, (04) :627-631
[9]   中国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姚玉璧 ;
王毅荣 ;
李耀辉 ;
张秀云 .
资源科学, 2005, (05) :146-152
[10]   基于农业气象学原理的林地生态需水量估算——以泾河流域为例 [J].
闵庆文 ;
何永涛 ;
李文华 ;
李贵才 .
生态学报, 2004, (10) :213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