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如何激发创新

被引:10
作者
卢晓东
机构
关键词
钱学森之问; 奖学金; 考试内容; 考卷; 考试成绩; 考试制度;
D O I
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G424.74 [考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考试如果不断促使学生深入范式和精确掌握范式,学生更有可能陷入范式陷阱,对旧范式产生信赖而非怀疑,因而难以突破范式陷阱的束缚。这样的考试难以激发创新。考试内容及其思维倾向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范式的边界和局限,使其对范式陷阱保持警惕和质疑,随时可能突破范式而创新。从以上角度审视,趋同性思维试题易于促使学生陷入范式陷阱,而发散性思维试题益于学生怀疑态度的养成和想象力的培养。与趋同性思维和范式陷阱概念紧密相连的考试制度包括研究生一级学科统考、考教分离和试题库制度,三种制度的内在逻辑均倾向于阻碍创新。试卷保存制使学生缺失了考试后"复盘"反思和师生交流的机会,试卷返还制和当面批改使得考试成为打开的门,成为师生深度交往的契机。试卷保存制庇护教师使用陈题,试题公布制的内在逻辑要求教师持续创新,试题必须与以往不同,因而促进教师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对该领域最新进展的关注。试题公布制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在未来考试中必将面对新试题的挑战,正如未来人生中将注定面对崭新挑战一样,这使得一代代学生可以从新起点创新跃迁。百分制应向等第制转变,原因在于百分制评分精细而易将学生引入范式陷阱,百分制也不适合发散性思维试题和挑战性试题评判。百分制向等第制转变可以使考试成绩模糊而避免处罚心理暗示的形成和持续强化,避免对创造性个性的损坏因而保护了潜在创新品格。打破课程、学科划分的综合考试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课程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包括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以从单一范式外新颖地看待问题,这是创新的重要方面。奖学金评审条件中GPA是最基本条件意味着奖学金引导学生取得更精确成绩,这一点不利于创新。奖学金应直接进入激发创新的方方面面,这是奖学金根本逻辑变革。文章基于范式陷阱和创新激发的新视角全面审视考试模式,提出在试题的发散性思维方向、挑战性试题、试卷返还制和面批、试题共享和考题公布制、评分等第制、综合考试、奖学金逻辑向激发创新转变的综合改革,是激发创新、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关键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教育的目的.[M].(英)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2002,
[2]   挑战:激发创造的教学方法 [J].
卢晓东 .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12) :6-13
[3]   论学习量 [J].
卢晓东 .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6) :38-48
[4]   自主招生价值何在?——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的实证研究 [J].
黄晓婷 ;
关可心 ;
陈虎 ;
熊光辉 ;
卢晓东 .
教育学术月刊, 2015, (06) :28-33
[5]   超越因材施教 [J].
卢晓东 .
教育学术月刊, 2014, (10) :3-17
[6]   对学校考试制度的追问与反思 [J].
约翰怀特 ;
赵显通 ;
刑少华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 (03) :18-23
[7]   中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与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考察 [J].
卢晓东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5) :96-104
[8]   本科专业划分的逻辑与跨学科专业类的建立 [J].
卢晓东 .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9) :10-15
[9]   剑桥大学奖学金制度浅析 [J].
韦曙林 .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Z3) :76-78
[10]   英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J].
郭德红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5 (04) :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