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及利用浮力开发油田

被引:25
作者
王庆
贾东
马品刚
曹阳
丁洁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
[3]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钻井二公司
[4]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
关键词
微幅度构造; 识别方法; 高含水后期; 剩余油分布; 浮力采油; 大庆长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1 [油气田开发地质论证];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 ,并结合开发井的层位校正 ,确定了大庆长垣南部太 190油田中微幅度构造的基本特征。该区广泛存在的微幅度构造控制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及剩余油的分布。重力作用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由油水重力分异而产生的浮力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种驱动力。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浮力使剩余油在短距离内短时间再聚集是可行的 ,因而在砂体窄小、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复杂断块油藏 ,利用浮力采油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在井网加密调整的过程中 ,油井应布在微幅度构造的高点及斜坡部位 ,这样可以利用浮力 ,采用油水井间抽、间注的方式有效地开采剩余油。图 1表 1参 15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3-16
[2]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的再聚集模式及分布预测 [J].
徐樟有 ;
张继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3) :70-72+13
[3]   松辽盆地北部油田精细构造识别和应用附视频 [J].
刘波 ;
周再林 ;
李新峰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212-221
[4]   陆相储集层微型构造研究 [J].
王世艳 ;
邓玉珍 ;
张海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79-80+10
[5]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J].
唐建仁 ;
崔凤 ;
林林红 ;
任丽萍 ;
孙学继 .
石油物探, 2000, (01) :50-56+41
[6]   油层微型构造新探 [J].
李兴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3) :80-86+101
[7]   对大庆油田储层微型构造的初步认识 [J].
吕晓光,马福士,张永臻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4, (02) :18-21+75-76
[8]  
大庆油田开发论文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编, 2001
[9]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及其成因与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邸世祥等著, 1991
[10]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