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研究我国不同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及活性

被引:28
作者
袁飞
冉炜
胡江
沈其荣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 土壤; 硝化活性; 氨氧化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实验选用了我国3种不同土壤研究土壤硝化活性、硝化细菌数量,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区系变化。通过28d的土壤培养实验研究发现,潮土具有最强的硝化势,几乎100%的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而红壤中的硝化势最弱,只有4.9%的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对这3种土壤硝化细菌进行计数发现,3种土壤氨氧化菌数量差异显著,而3种土壤亚硝酸氧化菌(NOB)处于一个数量级。采用氨氧化菌功能基因amoA(氨单加氧酶ammoniamonooxygenase)特异PCR结合DGGE的方法对土壤氨氧化菌区系进行分析。红壤有4个氨氧化菌种属,与潮土和黄泥土没有共同的氨氧化菌种属。4个种属中两个是与潮土和黄泥土亲源性比较远的,特有的氨氧化菌种属,这两个种属与已知的Nitrosospira属的cluster3bz97838和Nitrosospira属的cluster3aAF353263亲源性比较近。潮土有5个氨氧化菌种属,潮土与黄泥土有两个共同的氨氧化菌种属,这两个种属中的一个是潮土和黄泥土特有的,与其他氨氧化菌种属亲源性比较远的氨氧化菌种属,这个种属与已知的Nitrosospira属的cluster3bZ97849亲源性比较近。黄泥土有4个氨氧化菌种属,除了与潮土共有的一个种属是两种土壤特有的氨氧化菌种属外,黄泥土还有一个与其他氨氧化菌种属亲源性比较远的,黄泥土特有的种属,与Nitrosospira属的cluster3aAF353263亲源性很近。3种土壤中分离到的硝化细菌表现出不同的硝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以amoA基因为目标的PCR-DGGE是比以16SrDNA为目标的PCR-DGGE更有效的研究氨氧化菌种群的方法;3种土壤的氨氧化菌种群差异显著,尤其是红壤的氨氧化菌种群与另外两种土壤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可能与红壤的低pH条件对氨氧化菌种群的长期选择有关;3种土壤中的硝化活性与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数量没有显著相关,可能由于3种土壤差异显著的土壤环境对硝化活性的影响造成。因此在对不同土壤硝化细菌进行研究时不仅需要对硝化细菌数量进行研究,还需要研究不同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种属及不同土壤环境条件对硝化细菌硝化活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18 / 13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
    丁洪
    王跃思
    项虹艳
    李卫华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 715 - 719
  • [2] 在PCR-DGGE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中应用GC发卡结构的效应
    罗海峰
    齐鸿雁
    薛凯
    王晓谊
    王川
    张洪勋
    [J]. 生态学报, 2003, (10) : 2170 - 2175
  • [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马悦欣
    Carola Holmstrm
    Jeremy Webb
    Staffan Kjelleberg
    [J]. 生态学报, 2003, (08) : 1561 - 1569
  • [4]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 [5] Nitrification and occurrence of Nitrobacter by MPN-PCR in low and high nitrifying coniferous forest soils
    Degrange, V
    Coûteaux, MM
    Anderson, JM
    Berg, MP
    Lensi, R
    [J]. PLANT AND SOIL, 1998, 198 (02) : 201 - 208
  • [6] Loss of nitrogen in compacted grassland soil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bbasi, MK
    Adams, WA
    [J]. PLANT AND SOIL, 1998, 200 (02) : 265 - 277
  • [7] Nitrification in Dutch heathland soils[J] . S. R. Troelstra,R. Wagenaar,W. Boer.Plant and Soil . 199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