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影响运动员血清CK、SOD活性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杨英姿
金文泉
机构
[1] 成都铁路分局医院
[2] 成都体育学院
关键词
血清酶,CKSOD,温针灸,穴位注射;
D O I
10.15942/j.jcsu.1997.02.019
中图分类号
G804.2 [运动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实验将20名男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实验组每日温针灸和穴位注射一次,连续五日;第五天进行5000米跑。分别测定运动前及运动后1小时、16小时、24小时血清CK、SOD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组CK在运动后24小时内持续增高;SOD在运动后下降明显P<0.05。2.实验组CK恢复提前;SOD在运动后保持相对恒定,相应时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01)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针灸对急性菌痢模型犬红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J].
刘亚清 ;
刘士敬 .
甘肃中医, 1992, (02) :34-35
[3]   剧烈运动对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李爱华 ;
朱仲溥 ;
吕望山 ;
林中华 ;
戴益明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1, (02) :79-80+113
[4]   运动与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J].
冯连世 ;
冯炜权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1, (02) :88-94
[5]   针刺“常用穴”对恢复过程中脑电图指标的影响 [J].
杨缅南 ;
陈家琦 ;
蒋冠琳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0, (02) :31-37
[6]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对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李志英;陈家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7, 00
[7]   延迟性酸痛中快慢肌电镜和组织化学研究及针刺的作用 [J].
段昌平 ;
谢锦玉 ;
唐觉生 .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86, (04) :3-9
[8]  
运动性疲劳研究.[M].殷劲;高兴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9]  
腧穴学.[M].杨甲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